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现今河南大部分地区属九州中的豫州,故有“中原”、“中州”之称。河南省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而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部署,更加凸显了河南独特的区位优势。
全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7位,占全国总面积的1.73%。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55.7%、26.6%、17.7%。2007年,全省耕地面积11889万亩,人均耕地1.21亩。
1河南省城镇人口-规模研究与分析
1-1河南省市辖情况
河南省辖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17个省辖市,济源1个省直管市,20个县级市,共38个城市。
具体市辖范围情况如表1-1所示。
表1-1
1-2河南省市区人口统计对比
通过人口统计年鉴将河南省众多城市的人口情况整理的表1-2,其中某些县级市在90年还只是县城时,以县政府所驻地为统计标准计算。(下划线名称为90年县级市的名称)
1-2市区人口统计表
2河南省城镇发展战略
河南省是全国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新型工业大省。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大关,达到22942.68亿元,比2009年增长12.2%,增速同比加快1.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日渐乐观。但在07年全省城镇化水平仅34.3%。低于全国城市化水平值44.9%。10年城镇化水平38.8%,低于全国城市化水平值49.68%。继全国实施发展珠三角带动作用,长三角加速发展以实现与国际接轨,京津冀城市群发展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之后在实施中原崛起的过程中,河南肩负着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多重使命。河南省作为中原城市中的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应紧紧抓住各种机遇,制定合适的城镇发展战略和目标,实现大中小城市竞相发展,协调合作,分工明确,为河南省的城市化发展做出贡献。、
2-1城镇发展战略
城镇化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与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指标,始终是一个地区很关注的指标。无一例外,河南省在中原崛起的过程中,要加快城镇化的步伐。
2-1-1城镇总体发展规划
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到,全省城镇发展战略方针是:1、构建中原城市群,强化中心城市功能。以城市群来引导城镇功能的合理定位,增强郑州市的区域影响力和经济凝聚力,带动全省发展。 2、大力发展区域中心城市。强化区域中心城市的经济组织功能,适度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区域经济发展凝聚力。 3、积极发展小城市和小城镇。重点发展县城和县(市)域中心镇,促进县(市)域城镇体系建设,引导各类小县城以其自身特色发展,形成百花争艳的局面。 4、促进城镇体系网络发展。完善城镇体系结构,实现优化合作。而加强中原城市群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加大和完善郑州、洛阳中心城市的现代化和带动作用无疑是河南省城镇总体规划的首要目标。
而城镇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是:首先省区城镇发展水平有明显提高,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其次初步形成具有现代化气息和中原文化特色的城市群风貌,建立起以中原城市群为核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职能分工明确,等级规模有序,空间结构合理,设施高效完善的城镇体系。最后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争取日益成熟,产业发达,生态环境良好,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并在全国城镇体系网络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原城市群作为河南省的重要经济产业区,在足够成熟后,应与北面的京津冀城市圈、东面的长三角、和南面的武汉城市8+1城市圈产生联系,实现河南省作为中部城市的桥梁作用。
2-1-2城镇体系结构及空间组织
在实现中原崛起的过程中,河南省按照“由中心到节点、由线状到面状、分区推进、合作发展”的原则,将全省分成“一群、五区、两带、四轴”的空间结构。
“一群”——中原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是实现河南省中原崛起的重要策略,极其受到河南省市的重视。中原城市群以郑州为核心,以洛阳、新乡、开封、焦作、济源、许昌、焦作等为辅助中心城市,是全省的城市密集区和发展示范区,也是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在下面我们将对此重点介绍。
“五区”——以安阳为代表的豫北城镇发展区、以商丘为代表的豫东城镇发展区、以三门峡为代表的豫西城镇发展区、以信阳为代表的豫南城镇发展区和以南阳为代表的豫西南城镇发展区。
其中,豫北发展区以安阳为中心,濮阳、鹤壁为副中心,以点轴发展为主要模式,定位于全省重要的煤炭、石油、钢铁基地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及风景旅游区。
豫东发展区以商丘为中心、以周口为副中心,以永城和民权为两翼,依托“两横”(陇海铁路、310国道轴线和睢县--永城轴线)“两纵”(京九铁路、105国道轴线和商(丘)周(口)公路轴线)交通轴线,点轴发展,定位于省际边界地区商贸中心城市和河南东部的重要工业基地。由于该地区目前城镇化水平较低,因此在发展时应积极引进资产、抓住机遇,大力发展。
豫西发展区以三门峡为中心 ,以义马市、灵宝市为辅助城镇进行发展。这个依托黄河而发展的城市,同时也是河南省同山西、陕西交流的城市。三门峡市矿产资源较丰富。加大三门峡的发展则是加大河南省同山西陕西两省的交流。
豫南发展区以信阳为中心,潢川为副中心,依托南北向的京广轴线、京九轴线及东西向的宁西轴线而实现产业集聚和发展。信阳市地处豫皖鄂三省交界处,且又远离郑州,因此经济的发展比较自由。信阳市现在正努力发展本市特色产业如茶产业等,并依托淮河水系带来的优势,加速发展,在此基础上加强与鄂、皖之间的交流和贸易往来,形成三省的贸易和文化的交汇区。
豫西南发展区以以南阳市为中心,以焦枝线和312国道为发展主轴线,形成放射状城镇发展网络。南阳地处而南阳豫、鄂、陕三省交界处,南阳定位于建成豫西南地区的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并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发展旅游业。但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南阳市却一直处于低产业化阶段。众多的人口多以农业为主。这多是因为较多的资源流向周边的郑州、西安、武汉,再加上河南省对南阳市的政策影响较小致使这个城市发展欠缺。在新时期,南阳市应努力加强同西安、郑州、武汉的联系,努力成为三市的交通枢纽、经济贸易枢纽、文化交流枢纽,形成三省交流的小中心。充分利用地理位置,化劣势为动力,把南阳极力打造成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
各城镇发展区之间规模大小不一,政策及资源也各不相同。正如赫希曼的不均衡学说,河南省大面积的低城市化决定了各城镇发展区之间会是一种不均衡的投资和发展。即是把有限的资金集中起来投入到重点的中原城市群中,扩大中原城市群的经济辐射能力和带动能力,扩大郑州、洛阳两大特大城市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再通过节点城市的扩散,将经济的发展逐步带入到每个城镇发展区,同时每个城镇发展区也都加大对本城镇区内发展势态较好的城镇和产业的发展,以此形成良好的循环效应,形成统一的有机体。